引言
本文根据作者在2024年6月18日华商律所主办,知识产权业务中心、知识产权与新兴产业党支部承办的知识产权讲座中进行的《产业化与投资中的品牌冲突与保护格局》演讲内容整理。活动得到了华商党委书记曾铁山、工信部人才引进中心知识产权专家车慧中博士等到场支持,读特新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讲座内容从企业资产及知识产权运用角度谈品牌资产的价值发现与管理框架。从知识产权当前侧重用权背景下,立足实践,对如何看待法律护航知识产权生产力的思考。 本文在整理中稍有调整,分成上、中、下三篇发布。上篇为——《产业化与投资中的品牌冲突与困境》,中篇为——《产业化中商标品牌困境真的难以避免么?》,本篇为下篇——《产业化与投资中的品牌保护格局》。
从商业环境出发看商标品牌法律问题。
正如上篇、中篇所讲商标品牌冲突不可避免,就要进行诉讼,但是今天选题不讲诉讼,主要从商业环境去考虑品牌资产怎么去处理,其实包括我们华商律所知识产权业务中心的熊永明律师,在座的来自知产公司的邓寅杰邓总,可能会比较有共识,商标是一个纯法的概念,但是我们会从资本的角度和资产的角度去考量问题,而不是从纯法律层面,法律和商业肯定不能脱节。
投资撤资过程中的字号品牌资产问题。
再分享一些在投融资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品牌故事,下面是个一审和二审结果截然不同的一个案例。原告是华佗国药,他和另外一个大药房公司签了一个投资协议,大药房公司就用了华佗国药这个字号,协议签订完之后大药房公司退资了,退资后大药房继续使用华佗的字号,由此产生纠纷。一审认为华佗国药公司明知并曾明确同意大药房公司在其字号中使用“华佗国药”的字样,没有证据证明华佗国药公司之间明确反对大药房公司使用“华佗国药”字号,大药房使用“华佗”不属于擅自使用。但是二审北京高院认为主要考虑一是华佗国药公司的企业名称是否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否擅自使用,三是否构成混淆。华佗国药和大药房之间不具有法律上的联系,所以大药房公司不再具有使用“华佗国药”字号的法律基础。
区分知识产权许可与股权转让的范畴。
在华佗国药案子里面就涉及到了投融资过程中投资撤资问题——在投资撤资过程中,品牌的资产有没有做好一个相对的安排和处理?从法律层面讲,一方面涉及到许可关系,另一方面股权转让区别于资产转让。很多的央企上市公司也会出现一些退资问题,如果从资产的角度去讲,律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更好的方法梳理解决这个问题。在华佗的案例中,法院主要评判有没有许可关系。许可关系就要审查许可的内容、有没有形式证据、许可的期限、许可的范围。我们在类似案件中,还会谈到股权转让或退出范畴是否包含资产的处分这样一个范畴的问题,律师也可以通过法律的程序更合理的去处理这样一个事情。
建立与商标品牌价值匹配的商标品牌争议的项目管理要求。
从诉讼的角度来看,凡事有预则立,前期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在立案之前和庭前准备环节准备是比较重要的。从我们与客户的交流,从资产的管理角度处理来看,肯定要从一个项目管理角度去看待一个商标品牌的争议。诉讼一个品牌往往会引起连锁的反应,比如今天我去起诉别人,别人反诉我的商标品牌。但是诉讼无论是否成功,都是一种博弈的手段。 我们之前有个企业,它叫做某某产品专家,在我看来你把专家做为商标,商标里面就是误导和欺骗的可能性,你怎么说你是专家?你凭什么认为你是专家?经过谁评定的是专家?那么我们就对商标权提出了无效宣告的程序。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在诉讼中至少可以博得一些谈判空间。当然有时候我们在代表原告发起诉讼之后,对方反过来提无效宣告,这样也导致了一个被动局面,甚至有时候我们就要去调动一些资源,比如在行政诉讼上资深的专家介入。 我们深刻地知道为什么安排外部的专家去尽早介入,因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企业顶层需要的角度更好的理解这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我们只有对品牌的价值认可了,并且明白企业的争取方向,才能明白其重要性,就是回到了价值识别问题。我们前面讲品牌,实际上它会引导我们在法律解决方案里面,如何去制定品牌诉讼或者法律合规的整体解决方案,会让我们明白如何去用法律满足企业的商业价值需求。
投融资过程中建立与商标品牌价值匹配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如何去识别风险,如果我们有诉讼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去帮企业解决?在企业的顶层价值的高度理解和认可之下,才可以提供诉讼更好的法律解决方案。那么在没有诉讼的情况下,识别风险也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重视品牌价值,只有认可价值,才会意识到商标品牌、外观专利的重要性。如果上市公司管理者和中小企业意识到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他就会重视外观专利申请,重视外观专利的申请人员,重视商标品牌的维护管理,就可以达到促进企业创新的目的,价值才能有后续的行为。如果认可了知识产权在企业里面的价值,无论是商标或是专利的价值,那么企业就会更加投入去做风险识别与管理。 正如在平常中处理类似案件所遇到的问题,从一个投资或者企业家的角度去看风险识别,投资一个企业肯定要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要看它的资产价值。在上市之前的资产审核,其实可以给提供一些风险识别的借鉴方法。
从乔丹商标侵权案,反向看投融资中商标品牌识别的要点。
比如乔丹上市的时候,如果说他是个标的企业,我们去对它进行投资并购也是个标的企业,那它价值又何在?它的法律上知识产权权利的稳定性究竟是如何的呢?此时就要进行识别了,但是在识别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乔丹体育的商标会侵犯乔丹的姓名权,产生诉讼纠纷,如果诉讼从一审、二审打到再审,那么它的价值就会有产生波动,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在乔丹案例中,姓名权怎么去处理?会不会因为涉及诚实信用原则商标被无效?虽然超过5年之后,乔丹无法提出无效的请求,因为法律不保护躺在床上的人。但实际上虽然不能无效,仍然还会有风险,因为即使无法无效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禁止使用。 如果商标本身先天不足(恶意注册),或者商标资产本身在取证过程中就形成了先天不足的情况,那么后续判断的时候,它的价值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先天不足的商标不会因为注册成功就长期的居于稳定了,因为有很多的路径可以对其进行无效,无论是否满5年,满5年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等途径进行无效,没有超过5年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去进行无效宣告,它的风险就比较高。
从同仁堂上市被终止看商标品牌风险的识别。
比如同仁堂上市被终止,天津同仁堂准备上市时,北京同仁堂对天津同仁堂进行诉讼,深圳交易所规定天津同仁堂终止上市。在该案例进行风险识别时就要考虑商标是否存在商标不足的情况导致后期被影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去识别哪些东西?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一、商标是否注册、类别、范围; ●二、是否存在侵犯他人在线权益或国外驰名商标权利的导致商标无效的情形; ●三、是否存在欺骗性,给后续商标的使用带来稳定性风险; ●四、商标、字号被侵权或可能侵权的外部情况。 但是目前现行的这些方面的识别都比较简单,正如企业上市之前做尽调,都会去罗列一下注册类别、注册范围,但是罗列之后,对品牌的实质性判断有时候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在类别判断方面,还可以分析类别跟企业经营类别的价值有没有吻合,是否存在着不吻合的情况,企业未来如果有新的商业模式演绎,企业的类别是否产生扩充,以及是否会有先天不足的情况影响企业的后期发展等问题。
并购过程中商标品牌风险识别原则与方法。
在并购过程中通常会找一些优势企业,比如有技术优势或者老字号企业,这些优质企业品牌优势比较好,有一个优质的资产,所以在并购过程中商标品牌风险识别存在几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商业模式与商标吻合性评估;二是商标专有权的稳定性;三是商标注册符号的集中度。 在产业化品牌资产的管理中,品牌的法律载体主要包括商标、字号、域名、装饰装潢。从法律角度来看品牌资产对企业很重要,但从企业的价值如何看待商标,如何看待字号,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字号的争议,投融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字号争议?在尽调的过程中首先考虑法律权利,其次是价值如何。虽然注册商标在很多人看来的成本较低,商标注册服务进入门槛低,但是国外企业注册商标更喜欢选择综合实力较好的律所或律师,甚至按照小时费率付费。哪怕是商标的注册,这其中也是需要有较好的法律与商业综合能力。商标所承载的价值很大。所以法律上的商标概念,可能对企业而言,有时候就不是一个文字,而是沉甸甸的企业经营的资产价值。 在企业品牌合规中主要考虑: ●一、权利取得没有瑕疵或漏洞; ●二、合理设定商标品牌管理体系; ●三、宣传推广使用环节的合规; ●四、商标注册动态的监测管理;(如知名食品消费企业对外部商标监测要求很高); ●五、启动维权的谨慎评估; ●六、识别品牌资产的重点类别、重点管理; ●七、进行商标品牌的布局; ●八、善用商标大数据管理工具。
企业需要立体化的商标品牌服务与保护格局。
企业的实质需求可能远远都超过了我们自己的想象,那么在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去做一个立体化的管理,包括疑难商标的申请与创造、复杂的商标诉讼、商标宣传使用合规、品牌许可、投融资合规、品牌与公共危机的法律应对、品牌战略管理等等,既要让品牌战略有法律保障、品牌资产转化,又要实现品牌投入的正循环、服务企业战略。 知识经济时代、商标品牌服务与保护格局,还是要回到市场主体对品牌市场价值的发现,在品牌成为更重要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形式下,要建立与品牌价值相匹配的商标品牌的系统管理措施。
原创声明
本文仅代表律师的学术性观点,不作为华商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注明来源于公众号“华商律师”及律师姓名。